腓骨肌腱脱位能自愈么?
不能。
腓骨肌腱脱位会引发支持带破裂,肌腱突破支持带后,在外踝表面形成假囊结构,如果不处理将导致肌腱不能正常滑移,反复脱位将会造成腓骨肌腱磨损、撕裂,造成患者踝关节外侧疼痛和不稳,无法参与训练。
因此,一旦确诊患者应该及时处理,不能通过单纯静养改善。
腓骨肌腱脱位如何治疗?
腓骨肌腱脱位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通过保守治疗后,容易复发脱位、持续疼痛、功能改善不佳,急性腓骨肌腱脱位的保守治疗成功率约为 40%~57% 。
因此对于年轻人、需要快速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以及复发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来说,建议手术治疗[1],术后通过康复训练能够重获运动功能。
腓骨肌腱脱位刚受伤该怎么处理?
腓骨肌腱脱位刚受伤后治疗目标是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进一步损伤,如果有踝关节外侧弹响症状,应怀疑腓骨肌腱脱位,请及时就医。刚受伤后患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受伤后停止活动,患肢不要负重站立或行走,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受伤后立刻对疼痛部位进行加压冰敷,冰可以减轻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在受伤后的两到三天,只要感到疼痛就继续冰敷。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冰袋(塑料袋)置于患处,在冰和皮肤之间放一块薄布,防止冻伤造成皮肤损伤。每次冰敷 15~20 分钟,每 2 小时冰敷一次,每天冰敷 4~5 次;
使用弹性绷带围绕患处,通过压迫减少出血,24 小时后可拆绷带;包扎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感到脚趾疼痛肿胀不适,应立即拆除并重新包扎;
在患侧大腿下方放 1~2 个枕头,将下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腓骨肌腱脱位如何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 6 周 [2],固定期间患肢禁止负重。同时,患者需要进行髋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预防因制动导致的「废用综合征」。
拆除固定材料后,患者应根据愈合情况逐渐进行负重训练,通过更为积极的康复训练使踝关节重新获得活动度和稳定性。
腓骨肌腱脱位保守治疗拆除石膏前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拆除石膏前患肢禁止负重,这个阶段以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训练为主,防止功能退化,患者可以双拐不负重行走,老年人或损伤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轮椅。可以进行的训练包括:
髋膝屈伸活动度训练
仰卧直抬腿训练
侧卧外展训练
侧卧内收训练
俯卧后抬腿训练
腓骨肌腱脱位保守治疗拆除石膏后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拆除石膏后,患肢允许负重,患者可以开始负重训练,从双拐负重行走,逐渐过渡到单拐负重行走,再到可以完全负重后脱拐正常行走。
踝关节长时间固定会导致活动度和肌力丢失,因此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可以进行的训练包括:
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
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训练
负重站立训练
牵拉腘绳肌训练
坐位牵拉小腿三头肌训练
踝关节背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跖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外翻力量训练
踝关节内翻力量训练
足底肌群训练
单腿站立训练
腓骨肌腱脱位术后如何康复?
术后需要踝关节固定一段时间以促进组织愈合,具体固定时间因手术方式选择、损伤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一般需要穿戴步行靴固定 2~6 周,并且术后前 2 周不负重,2 周后逐渐开始负重,拄拐行走,术后前 4 周不做踝关节抗阻外翻动作,术后 3 个月时可以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3] 。
术后当天或 1 天后,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即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贯穿术后整个阶段,是重返运动的必经之路。
腓骨肌腱脱位术后多久可以完全恢复?
具体恢复时间因手术方式选择、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康复对治疗腓骨脱位效果良好,研究显示,SPR 止点重建术治疗后,完全恢复运动平均需要 3 个月 [4]。
腓骨肌腱脱位术后康复早期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术后前 2 周为康复早期,这个阶段患肢不负重,但身体其他部位不能完全休息,否则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康复早期以减轻肿胀疼痛为主,患者可以将下肢抬高,冰敷患处,可以进行的训练包括:
髋膝屈伸活动度训练
仰卧直抬腿训练
侧卧外展训练
侧卧内收训练
俯卧后抬腿训练
腓骨肌腱脱位术后康复中期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术后第 3~6 周为康复中期,这个阶段允许负重,患者可以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术后 4 周开始踝关节内外翻训练,逐渐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拄拐行走,可以增加的训练包括(早期的康复训练继续执行):
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
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训练
负重站立训练
牵拉腘绳肌训练
坐位牵拉小腿三头肌训练
腓骨肌腱脱位术后康复后期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术后第 7 周为康复后期,这个阶段患者逐渐开始负重位的下肢力量训练,增加踝关节、大腿以及臀部肌力,根据个人情况从双拐走路过渡为单拐走路,术后 12 周可以安全脱拐正常行走,可以进行的训练包括:
踝关节动态松动训练
踝关节背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跖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外翻力量训练
踝关节内翻力量训练
足底肌群训练
单腿站立训练
深蹲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